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930|回复: 2

[分享] 一文读懂校准品、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一、定义上的区别

1、校准品: 用于定量检测时对检测项目的校准,是具有在校准函数中用作独立变量值的参考物质。一般包含2个到多个浓度水平。

2、质控品:用于检查分析仪器或方法的性能,是一种稳定的物质,用于验证分析仪器或方法的性能。

3、标准品:具有确定特性量值,用于评价测定方法的物质。包括国家参考品和企业内部参考品,可用于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确定研究、产品放行、注册检验、监督抽验等。

二、是否都需要注册

1、校准品:一般可与配合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单独申请注册;

2、质控品:一般可与配合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3、标准品:国家参考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制备、标定,并向国家药品标准品委员会申报获批。企业内部标准品是由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研制用于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等,一般不需要注册。

三、是否都需要溯源性文件

1、校准品:要求提供完整的溯源性文件。

2、质控品:一般无溯源性要求,但对于定值质控品,有赋值准确度的要求。

3、标准品:如已有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品的项目,则企业内部标准品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品;如无国家或国际标准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比如用金标准的方法或已上市同类产品对其进行验证确认等。

四、性能评估指标

1、对于校准品和质控品,除了溯源性上的差别外,一般都包括装量、瓶间差、生物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的要求。

2、而对于标准品:根据项目的不同,选用相应的试剂盒或金标准方法等,对参考品进行验证分析。

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三者同为参考物质。参考物质是一种材料或者物质,某一种或多种特性值只够均匀并被良好确定,用于校准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程序或为材料赋值。但三者并非用一个概念,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场合。临床上常常有很多错误的应用,例如将不同厂商的校准品应用于检测系统;使用给定值的质控品评价检测系统;使用质控品来校准检测系统等等。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的来源及定值方式,得出正确使用三种参考物质的方法。

1、传统的方法的缺点

传统的检验项目,要使得检验结果可靠或者有依据,往往会使用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同样品一同测定。

传统的标准液用纯水配制,同血清相比,成份非常简单,除了待测物质外只有水了。此时在将样品同标准品相比较时,引入了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检体中的非测定物质对测定量的影响。

换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检体中测定物外的其他物质对||检测的干扰,使检测结果偏离真值。

此时通过同无基质效应的标准品比较得出的有基质效应的样品检测值,将偏离于真值。

是否能使用标准液取决于检测方法学,干扰极小的决定性方法或者某些已知干扰的参考方法可直接使用标准品。

2、标准品的定值

一般而言,检验工作中使用的标准品属应用标准。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纯品使用称量法和容量法配制成溶液。用决定性方法反复测定,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属合格。测定制的可靠性取决于鉴定方法,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不如公认的称量法和容量法。标准品值由称量和容量法计算确定。决不可将实测值替代修正。

3、引入校准品

为了克服纯标准品和病人样品间的基质差异,20年前开始应用具有与病人样品基质效应相似的校准品替代标准品,用于日常工作。

4、校准品的定值

1. 校准品来源:校准品大多来源为人样品的混合物,如混合血清。本身内含被检分析物,植被时刻添加某些分析物,增加含量。

2. 定值方法:校准品中被检分析物的含量无法由称量法和容量法确定,只能依赖于分析方法。校准品的校准值只能取决于分析方法和检测系统。但所有用于检验中的检测方法、仪器、试剂等都是用来监测病人的新鲜样品的,不是用来监测校准品这样处理过的样品的。所有校准品都是处理过的样品,和新鲜样品有着新的基质差异。若使用公认的参考方法去标化测定校准品,测定程序是严格的,测定只是可靠的,但不是校准值。使用该测定值去校准常规的检测系统时,校准品中的分析物被检测时的表现明显不同于新鲜病人样品,不能将参考方法系列的准确度通过校准品传递给病人

如先使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检测病人样品,再以具有参考值的病人样品去校准某检测系统。此时该检测系统在检测其他新鲜病人样品时,这些病人样品结果的溯源性可上溯至公认的参考方法。也即用新鲜病人样品是校准系统的最佳校准品。

但是具有参考值的新鲜病人样品无法用于常规工作所有方法、仪器、试剂或检测系统的校准;只能依靠现有的校准品,如何去确定校准品的校准值是关键。评级校准值可靠性的唯一要求是:被校准品校准后的检测系统,对病人样品检测的检验结果和某些指定参考方法对病人样品的检验结果具可比性。

校准值不是测定值,是纠正的调整值。

5、校准品的专用性

在以往的应用中用户往往不注意校准品的应用的专用性,任何方法或仪器、试剂使用一个校准品,严重影响检验质量。从上面的校准品定值方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在使用了和定值时相同的检测系统,得出的结果才能同参考方法结果具可比性。

6、质控品定值

1. 质控品的来源:质控品的来源同校准品大致相同,厂商可能会更具自己的要求添加了很多物质,此时有些物质的添加量常常达到病理状态的高浓度,在应用于某一项目时,对这个项目来说基质效应将更大。

2. 定值方法:有些厂商会给自己的标准品定一个定值范围,这个定值范围是由厂商联合几家使用同样检测系统的临床用户,仅多次测定得出的均值。此时如果将该质控品应用于另一个检测系统,由于方法学的不同,可能得出同厂商给出值有较大差异的值。此时不能认为该检测系统的准确度不佳。此时需要强调的是检测系统都是用来测定新鲜血清的,不是用来测定质控品或其他物质的。检测系统只有在检测新鲜血清是得出的结果才具有溯源性。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只有在检测新鲜血清时才具可比性。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常识:
1、校准品: 用于定量检测时对检测项目的校准,是具有在校准函数中用作独立变量值的参考物质。一般包含2个到多个浓度水平。一般是公司指定仪器结果出现偏差时用来校准某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程序)的,是考虑到它具有基质效应的情况下,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一般,校准品必须专用于某一检测系统或使用第三方专业校准品。

2、质控品:用于检查分析仪器或方法的性能,是一种稳定的物质,用于验证分析仪器或方法的性能。简单通俗的讲可以理解为用于跟踪分析仪器每天或一段时间内仪器测定结果是否稳定的物质,一般有定值和不定值两种。

3、标准品:具有确定特性量值,用于评价测定方法的物质。包括国家参考品和企业内部参考品,可用于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确定研究、产品放行、注册检验、监督抽验等。简单通俗的讲可以理解为用来确定待测物(含量或浓度)函数关系式的参考物质,用于定标也就是标准曲线的绘制。


四大问题
1、  准确度和精密度问题:
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愈接近,测量愈准确。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大小表示。精密度(CV):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样的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精密度高低用偏差大小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混淆二者,试图以精确性替代准确性的概念。比如,遇见一个异常结果,很多同行喜欢重新检测一次,观测其重复性是否良好,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至少是不全面的,重复性好,只能说明精确性好,而不能说明准确性好,如果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存在系统误差,所有的结果比实际值都高,重复一次仍然会得出较高的结果。

2、灵敏度和特异性问题:
任何一个诊断指标,都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灵敏度和特异性,通俗来讲灵敏度,就是指其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不漏诊的机会有多大(小),所谓特异性就是指该指标在诊断某疾病时,不误诊的机会有多大(小),单独一个指标,如果提高其诊断的灵敏度,必然降低其诊断的特异性,换句话说,减少漏诊必然增加误诊,反之亦然。比如,我们以AFP诊断肝癌,如果我们规定,AFP大于10,就可以诊断肝癌,那么漏诊的几率就很小,很明显,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大于10,漏诊的几率虽然小了,误诊的几率却大了,显然,AFP大于10的病人里面,很多人都不是肝癌,如果我们规定AFP大于2000就可以诊断肝癌,那么自然是不会或者很少误诊,因为没有其他疾病的AFP会这么高,但是我们会漏诊,因为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小于2000。

3、异常结果与正常结果的问题:
  很多同行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异常的结果,对于异常的结果,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予以证实,当然,这是必要的,因为假阳性的结果会导至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但是我们却忽视了阴性结果,对阴性结果不重视,其实从另一个方面去想:假阴性的结果将导至漏诊,而漏诊和误诊,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因此,我认为,对于阴性标本,特别是与病人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不符合的结果,或者用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不能解释的结果,以及影响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阴性结果(正常结果),我们都应该引起重视。当然这需要我们紧密联系临床,这就是我后面要讲的了。

4、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问题:

任何一个实验室指标,都有其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的制定,往往是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得出来的。如果一个指标是呈正态分布的,那么95%的可信区间就是其参考范围,如果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如果一个指标不是呈正态分布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成正态分布后再确定其参考范围,或者依靠统计学处理确定其参考范围,比如。AST,CK等。

这实际上意味着两层意思,第一:有5%的人,某一指标属于这5%的人群,但是他仍然属于正常人群,第二,某人某指标高出参考范围,只能说明他的指标与正常人不同,但是不能因此确定其患某病。如果用单一指标去诊断这个疾病,该指标仅仅高出参考范围是不够的,还需要达到一定的诊断值,比如,诊断急性胰腺炎,淀粉酶仅仅高出正常范围一点,是不能诊断的,如果单独用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必须高出正常范围3倍,或者说大于500个单位。很多实验室指标在诊断某疾病时,都有特定的诊断值班,目前检验人员普遍忽视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关系,忽视敏感性与特异性的问题,认为只要结果高出异常,就可以诊断某种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主,如果我们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中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质粒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算是校准品吗?从您的介绍中校准品是需要和检测样本的基质相同的。还是说这个可以算作是标准品,仅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 另一个问题是质粒的拷贝数确定,一定要采用质量法吗?是否可以采用数字PCR法?如果必须要采用质量法的话,我们自己可能不具有这么高的质量测量精度,如何解决?如果可以采用数字PCR法进行定量的话,有没有更具体的定值标准?例如需要重复检测多少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