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医界动态 查看内容

检验医学界大咖再次冲击院士!(附2019年医药卫生类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2019-5-3 12:04|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5662| 评论: 0|来源: 检验医学

摘要: 郭旭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


郭旭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19年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其中医药卫生部推荐70人。中国医科大学尚红教授获得临床检验诊断学院士候选人资格。这是尚红教授在2013和2015年之后第三次获得院士评选资格。




那么什么是院士呢?院士不是学位称呼,世界各国一般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经过两院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

有效候选人名单

医药卫生学部(70人)



每个学科多多少少会有几个院士,为自己的学科摇旗呐喊,检验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迄今为止还没有检验界的人士获得院士这一称号,对于这个学科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最近在微信群里转发的一条院士推荐人选,打开一看,尚红教授赫然在列,这是尚红教授第三次获得提名资格。大家一起祝福她,希望尚红教授能顺利当选,为检验争光,为检验在医学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尚  红

女,1960年10月出生,农工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农工党辽宁省委副主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检验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实验室技术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主编等职。


建立了中国人群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及相关技术支撑体系,深入研究了影响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推动个体化医学检验的规范化建设,使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初赴日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支原体抑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研究,199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谢绝了国外高薪聘请,回到祖国并献身于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2年6月任农工党辽宁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3年2月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 

2017年7月任农工党辽宁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在国际上首次从支原体培养血清中鉴定出两个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关键酶——逆转录酶活性的蛋白质,该成果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代表AIDS研究前沿的文章被国际著名索引“SCI”“BA”“MEDLINE”收录,并被国际知名杂志引用。


她的理论被《J.Bacteriology》《Cellular Immunoology》引用。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获1999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二等奖,1996年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着有关艾滋病研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等10余项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她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从事艾滋病研究的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填补东北地区艾滋病基础研究的空白,该实验室已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院系统首家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尚红教授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及艾滋病防治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建立了中国人群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及相关技术支撑体系,深入研究了影响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推动个体化医学检验的规范化建设,使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名。在Nature、NEJM、Clin Chem、J Virol、J Biol Chem等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两次)、中国医师奖、辽宁省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荣誉。


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尚红教授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我国首位临床检验诊断学和艾滋病领域专家获此殊荣。



2015年10月7日,中国医科大学尚红教授赴法获颁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这是我国首位检验医学和艾滋病防治领域专家获此殊荣。



奖项自创立至今,只有三位资深院士获奖。樊代明院士,由于在胃肠道肿瘤预防和治疗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第一届塞维雅奖;阮长耿院士和陈赛娟院士,由于在血液病学的研究及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分享第二届塞维雅奖。


2016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医科大学尚红教授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11月15日至18日,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联合会(World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WASPaLM)年会在日本京都举办。尚红教授当选WASPaLM西太平洋区主任(Director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rea),填补了我国检验医学学者尚无在国际重要检验医学学术团体任职的空白。



WASPaLM于1947 年9 月在巴黎成立,是一个由全球6个地区(北美、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45个协会或学院组成的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检验和病理医师学术团体。致力于检验医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全球化工作,其宗旨是通过推动检验医学和病理学的发展,推进人类健康。我国检验界前辈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入会申请均未通过。尚红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CSLM)主任委员期间(2008-2014),团结全国检验界同道,经过我国外交部、国家卫计委国际合作司、中华医学会对外联络部和WASPaLM多次磋商和努力争取,CSLM于2014年终于获批加入WASPaLM,实现了中国检验人三十余年的宿愿。


201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大一院院长尚红和其他住辽全国政协委员一道抵达北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认真履行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职能。尚红提议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学生珍视健康自觉防范艾滋病。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检验前辈参加院士竞选,下面回顾一下,虽然未能竞选成功,但是检验前辈求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


孔宪涛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


我国最早参加院士竞选的检验前辈可能是孔宪涛教授。孔宪涛,孔子第七十二代孙,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免疫学界开辟了一片“人才森林”,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


国内著名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院士、王红阳院士是他的得意门生;上海数十家三甲医院的检验科主任,1/3出自孔门;长征医院一半的科主任都出自“孔家军”;30多名博导,14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100多名正副教授……虽然本人未能如愿,但是培养出两名院士也是不小的成就。


孔宪涛,1932年11月12日出生,山东泗水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名临床免疫检验学家,我国临床免疫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文职中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宪涛教授曾任中华医学总会20、21届理事、全军科委会委员、全军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免疫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四届、五届评审委员、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高职称评委会委员等30余项社会职务,获得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989年)、总后勤部优秀党员(1992年)、全军伯乐奖等荣誉称号。


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三后方医院统计员、山东军区第三军医院化验员。196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后任该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75年至1984年,在国内先后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d重链病、IgA半分子病。著有《临床免疫学技术》、《临床实验诊断》等。


2009年10月27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7岁。


孔宪涛教授1980年成为硕士生导师,1985年申请到消化内科博士点,1988年专门成立实验诊断教研室,并担任主任。多年来,他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在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他指导的硕士和博士中先后多人取得上海银蛇奖(上海卫生系统最高奖),巾帼奖,军队及国家一、二、三等奖,其中3人参加过全国首届青年优秀论文报告会(人民大会堂),有3人破格晋升正教授,其中27岁我军最年青的教授就是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王红阳,曹雪涛二位院士也曾是孔宪涛教授的学生。


2


王鸿利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王鸿利教授曾在2005年,2007年,2009年连续三次冲击院士,但最终都未能如愿。根据院士评选的规则,连续三年评选,需要暂停一次,加上王教授年事业高,最终也没能再次参评。


王鸿利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瑞金医院内科、检验科、院长办公室、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检验系、瑞金临床医学院和上海市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工作。


曾任瑞金医院副院长,检验科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检验系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血栓与止血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检验分会理事长,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议理事长,上海市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学副组长,卫生部医学检验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血栓与止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


3


府伟灵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


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主编。获得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资格。


973项目“活细胞太赫兹无标记检测”首席科学家;军委主席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三等功获得者;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临床检验医学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世界感染控制联盟常务委员。


府伟灵同志于1972年入伍,并于1979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1984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因成绩优秀,被留校分配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工作。在最初的几年中,虚心向检验科老前辈学习,在极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临床检验工作。工作之余,继续刻苦学习,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于1986年攻读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攻读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专业,获博士学位。因科研及临床工作成绩显著,府伟灵同志分别于1994年、1996年提前晋升为副教授及教授。


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吴阶平医学研究”奖1项(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第一、第二、第三完成人)、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1项(第二完成人)。


在科研工作中,府伟灵教授长期从事医院感染防治、战创伤感染伤的防治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将RPAD技术应用于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分型,并率先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引入战创伤感染的治疗研究工作中。


在科研工作中,府伟灵教授站在本学科的前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注重创新性及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并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结合。


早在10多年前,府伟灵教授就与学校化学教研室联合,进行了血氨测定的组织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这就包含了府伟灵教授创新、实用、学科联合的科研意识的萌芽。


近几年来,府伟灵教授将这种科研意识进一步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创性地将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立足于临床实验诊断的最终目标,进行了多学科联合的“石英压电谐振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及自动检测仪”的研究工作。


该芯片不追求高密度,而追求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实用性,确定以临床肿瘤、遗传性疾病及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诊断及微量蛋白、激素检测为有限目标,利用微细加工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数十个石英压电谐振传感器微阵列,并结合上不同的分子探针,与待测标本的靶分子作用后,传感器实时监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相应软件分析数据后得出相关靶分子的定性、定量信息。


由于该项目所具备的独创性及实用性,曾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金,并于1999年列为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及重庆市重点攻关课题;同时由于该生物芯片及其检测仪具有潜在的军事医学应价值,先后获得军队“九五”及“十五”重点课题和重庆市重点课题的资助。该项目至今已获得约250余万元科研经费的资助,现已完成石英压电谐振阵列生物芯片的研制及加工工艺优化的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谐振电路,差频电路、温度补偿电路、通路转换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及报告软件,检测仪样机已进入了调试阶段。该项目连续3次参加了“重庆市高新技术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厂家及投资商的广泛关注及投资热情,同时府伟灵被邀请在第三届“重庆市高新技术博览会”上作“基因芯片与未来临床实验室”的专题学术报告。


由于府伟灵教授的辛勤耕耘,科研工作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外5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5部,获军队科技进一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因在感染研究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于1996年获第三届“吴阶平医学奖”。并当选为世界感染控制联盟(IFIC)委员(中国区代表)、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专业)副主任委员等。


4


虽然大陆检验界暂时没有院士,但是香港却有一位英国皇家学院外籍院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


卢煜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卢煜明,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尤其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兼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


卢煜明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


曾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9月,卢煜明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9月21日,卢煜明获得2016年引文桂冠奖。并且因为成果突出,甚至成为诺奖提名的热门人选。中国检验界也算是有个外籍院士了。


卢煜明,1963年10月12日出生于香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 。


1983年卢煜明从香港圣若瑟书院毕业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1986年取得文学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接受临床医学培训,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

1990年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

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同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7年回到出生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工作 ;

2000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2001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1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1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2016年9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同月获颁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

2017年12月获得第十一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 。


(以上专家资料来源于公开信息,如与现有任职不符请与我们联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