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肿瘤诊疗 查看内容

细胞免疫治疗监管求变:或将采取分类模式,严格质控严格准入

2017-7-19 01:39|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329| 评论: 0|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王文秋

摘要: 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让细胞治疗进入公众视野,这一领域的灰色利益纠葛、监管缺位,也让整个行业付出了代价。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琨日前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 ...


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让细胞治疗进入公众视野,这一领域的灰色利益纠葛、监管缺位,也让整个行业付出了代价。

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琨日前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称,国内目前开展免疫治疗的大概有500家机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研讨会上获悉,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均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且两部委此前已就细胞治疗监管思路与举措进行过协商,具体监管思路和措施很有可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正式出台,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有望结束。

而根据会上数位院士专家的发言以及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琨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生物制品处处长张辉的观点,免疫细胞治疗或将采取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模式,制定严格的质控标准,严格准入制度。

机构良莠不齐,将严格准入制度

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治疗均被视为全球医学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但其有效性或安全性大多仍处在论证阶段。

澎湃新闻获取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食药监总局登记从事细胞治疗研究的机构有1700多家。

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日益庞大的患癌人群,创造了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商业市场,利益刺激之下乱象频生。

与会的食药监总局生物制品处处长张辉坦率承认,一如此前“魏则西事件”暴露出来的,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存在企业规模比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技术不成熟、研发能力参差不齐,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卫计委此前曾明确向澎湃新闻表示,从免疫治疗中的CIK疗法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来看,尽管可以使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该疗法存在细胞制备质量参差不齐、特异性不强、个体疗效差异大等问题,同时存在器官损伤等副作用,还不具备进一步广泛临床应用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国家卫计委同时强调,免疫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必须加强临床研究管理,指导各研究机构开展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工作,以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

然而,利益驱动下,这些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细胞技术或制剂被部分机构用来牟利,被包装宣传为奇效药物或技术,病人被视为用于牟利的“小白鼠”。

对于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乱象,张辉认为,主要是由于国内细胞制品研究机构跨度较大,一些大型重点的科研机构和部分普通高校的教研室都有开展,在医疗机构当中甚至一些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二级临床机构都有设,水平是良莠不齐的。

在张辉看来,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者,在一些大型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当中,开展临床治疗相对规范,技术也比较先进,病例数也比较多,细胞类型也比较多。但是一些普通的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开展的细胞治疗科研含量相对来说不是很高,样本数也比较少。

此前细胞免疫治疗的商业模式一般遵从以下模式:国内一些小型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医院进行收费合作细胞疗法,特别是免疫细胞疗法作为临床来应用。通过医院内部的一些审批,签订一些免责协议等方式来用于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

张辉认为,这样的一个灰色地带,使公司和医院可能获得了一些收益,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一些患者,“但是它其中存在巨大的医疗和道德风险,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鉴于此,张辉认为,细胞治疗领域需要制定严格的质控标准,在生产过程、研制过程中按照现有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已经发布的一些相关的技术指南开展技术研究。

张辉还表示,食药监总局正在根据此前征求的各界意见修订《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目前技术指南的药学和临床部分基本上修订完成,预计今年内出台。

此外张辉还表示,细胞治疗领域需要严格准入制度。

药品还是技术:基于风险的分类管理制度

对于细胞治疗行业,魏则西事件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2016年5月4日,国家卫计委重申禁令,叫停了全国范围内不同医院正在开展的所有免疫细胞治疗。当天,国家卫计委召开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并非成熟的医疗技术,不能收费。

监管的长期缺位造成的偶发性恶性事件,让整个行业随之震动并开始反思。

澎湃新闻此前接触过的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魏则西事件让行业乱象得以曝光,意识到合理监管制度出台的迫切性。

北京一家大型三甲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室负责人此前告诉澎湃新闻,我国目前缺乏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技术标准,比如,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南,缺乏对细胞数量及免疫学效价等指标的要求。而医疗市场中一些公司叫卖的相关技术,表面看起来像该技术,但治疗中的实际参数却难以评估。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就在此次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在批评主管部门对新技术的管理缺乏主动性、前瞻性的同时,有没有自己做过反思?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是免疫细胞治疗,很多人没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就在人的身上进入临床应用,用它去赚钱。”

“包治百病”“癌症治愈率超过90%”曾是一些医院和企业合作时的给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贴上的标签,对于癌症患者尤其具有欺骗性和诱惑力。

关于细胞治疗的监管,无论是在业界还是在监管部门,都存在监管思路之争。

细胞治疗,既涉及到细胞制品的制取,又涉及到作用于患者,该作为“药品”还是“技术”来监管,多年来争论不断。

吴朝辉认为,国内细胞治疗的管理,长期一直在药品或者技术的十字路口徘徊。

但目前,监管思路逐渐明朗。

近日,卢世璧、吴祖泽、付小兵三位院士联合在《中国工程科学》杂志撰文建议根据细胞技术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自体细胞的应用按照医疗技术由国家卫计委管理,异体细胞及其衍生物作为产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管理。同时建议实施细胞技术类再生医学治疗技术应用或产品示范机制,在先行示范中逐步完善产品技术标准和示范机制。

学术界的呼吁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回应。

今年4月份,一位业界权威专家向澎湃新闻透露,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正在计划组织关于细胞治疗的新一轮论证。

此次研讨会上两个监管部门透露的信息显示,两部委接近达成共识,针对细胞治疗,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政策有望出台。

此次会上,张辉指出,细胞治疗应该采取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模式,确保细胞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不应该是笼统的一刀切,不应简单机械地将细胞治疗说成是医疗技术,或者说是产品。

张辉还特别提到,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药品,经过专家论证后,在临床实验的早期中期,它的指标能够显示疗效并可预测其临床价值的时候,食药监总局就可以有条件批准上市。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